镇国寺讲解词
1简介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改为镇国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寺内占地面积21993.51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1988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12月3日,连同平遥古城、双林寺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山门 镇国寺的山门殿是:天王殿。始建于元代,单檐悬山式,整个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殿内是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它们全是清代重塑作品,分别为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象征着民间老百姓期盼“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
3 双槐 走出天王殿,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两棵老槐树了,一棵龙槐、一棵虎槐。据说在平遥树木中有两大奇观,一是西胡村的古柏,二就是镇国寺的龙槐了,镇国寺的龙槐,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郁郁葱葱的展示在我们面前,长得高不及一丈,树干像虬龙,树身满是缝隙,又从缝里长出一些新的枝条,这么顽强的生命力,也是镇国寺古老文化的象征。相传,寺内的龙槐不止一棵,有不少诗人留下咏双龙槐的诗句,在碑亭中有一块碑就是由贡生田耕蓝为双龙槐作诗的记载,诗的内容为“殿前笑话共徘徊,枝干离奇仰古槐,何日风云时祭会,神龙逃下一双来”,从后一句诗可以看出当时的龙槐是成双成对的。
4万佛殿是镇国寺的精华,也是主题建筑,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被称为“千年瑰宝”,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万佛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殿身一周有12根檐柱,各柱侧角柱生起,柱头卷刹,柱与柱之间用阑额联系,转角处阑额不出头,设有普柏仿。
为了保护屋檐下的木结构不被雨水冲毁,所以在这里就采用了特大的出檐,又运用了“屋顶举折、屋角反翘”的方法,使整个沉重而庞大的屋顶,显得非常轻松活泼,这么大一座殿,里边没有一根钉子,主要是“斗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斗拱”,就是柱头之上,屋檐之下,用以支撑伸出的屋檐,也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形似花朵状的木制构件,它的功能就是使屋檐的重叠渐次集中下来到柱头上,可以说柱头是整个屋顶力量的支撑点,而斗拱则起了疏散力量的作用,对内减少了梁架跨度的负荷,对外承托着深远翼出的屋檐。分布疏朗,风格朴实,使建筑轮廓更加秀丽,气势壮观,专家称,万佛殿在建筑功能和结构艺术方面达到了统一。
殿内佛坛宽大,上面有佛、弟子、菩萨、童子等塑像共二十一尊,主像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他的低位最高,所以把他塑造的非常高大,结痂趺坐在须弥座上,显得非常安逸慈祥,和颜悦目,被尊称为“佛祖”,佛祖的两旁是他的两个弟子,阿难和迦叶,据载,阿难是他的堂弟,跟随他出家25年,含辛茹苦,历尽艰辛,因为他聪明、慈善,所以把他塑造成了一位才气十足的青年艺术形象;而迦叶却从小出家,一生勤勉求进,历尽艰难,所以把他塑造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艺术形象。前面的两尊坐像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紧依他们的两尊站像是两供养菩萨,这四尊塑像,看起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显然是不同的,两尊坐像一看就是一副贵妇人的形象,衣冠紧扣,面颊丰满,端庄安详地往莲花台上一坐,显得慈祥和蔼,而两供养菩萨却很随便的往那儿一站,丰满的体形、优美的“S”曲线,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无拘无束的感觉,通过手的姿势,把古代女性特有的娇柔,充分体现了出来,所以给人的直观他们并不是菩萨,而是一位擅长歌舞的舞女,动态美尽在其中。大家都知道,唐代以胖为美,杨贵妃就是代表,这几尊塑像虽为五代时期的作品,但也能看到唐代的风格,丰满、婀娜,给人一种富贵的感觉,其实这也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富足的封建王朝,最前面的这两尊是两天王,他们手执兵器,头戴盔甲,威武雄健,气势逼人,忠于职守,是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再看两供养童子,他们身体瘦弱,衣着简朴,一副天真善良的农家少女形象,一尊肃穆祈祷,另一尊心不在焉,四处张望,一动一静,形神各异。
这些神像,虽是宗教神化的偶像,但却是按照当时社会人士不同的阶层来分别塑造的。他们的衣饰、装束、神情……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命运相连,也反映古代匠师继承了唐代注重写实的艺术风格,深刻地刻画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形象,以上塑像是寺庙中唯一保存至今的五代作品,堪称“稀世珍品”,它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5土地殿,殿内供奉的主像就是土地爷。面容慈祥和蔼,俗称“家有土地堂,全家饱平安”,所以每家每户供奉着土地。站在他两旁的是金童玉女,手中分别拿着印玺和印盒,一副忠顺服侍土地的形象,从他们手中所拿的东西可以看出,当时是处于男尊女卑的地位。最前面的这两尊是判官和招魂小鬼,他们本是地藏殿的,后来土地爷把他们请到这里,是用来询问人世间的美善丑恶,是否要给予惩罚帮助似的。
财、福都是人们所期盼的,人们认为只有财福双全,才算是一个福人,本寺内建有财福神殿,财神、福神并称为财福神,而财神又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为比干,武财神为关帝和赵公明,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文武财神其实是一个人,即利市仙宫,或合和二仙,不过这些都是人们的说法,具体是什么也无确切考证。殿里边除了财福神塑像外,壁画也都是吉祥物,像“鹿”取之谐音“禄”,还有一些器皿,都是福多、禄多的意思,这些都是民间的信仰,一般的佛教寺院的布局,就是除主殿外,两厢为地藏殿、观音殿、罗汉殿等内容,所以财福神,土地殿是民间信仰不属于佛教系统。
6 地藏殿 再来说说第二进院的地藏殿,地藏殿可以说是内容极丰富,最有趣的的一座殿了。地藏殿俗称阎王殿,是明代的建筑,供奉的主像为地藏王菩萨,地藏是梵文的音译,地是指大地,藏是指储藏、存有,意思是说他就像大地一样包含着无限的善根种子。地藏王菩萨的两旁同样是他的两个弟子,闵公和道明两父子,因为儿子先出家,所以把他塑到了左边(左为上),其父在右边,左右各塑五尊阎王像,六朝判官(南面三尊在文革中被毁),还有牛头(马面在文革中被毁),这些彩塑都是明代的作品,他们所表现的形象各有特色,有的威严端庄、栩栩如生,有的怒不可 ,有的文质彬彬,还有的慈祥和蔼,表情不同,性格各异,形神兼备,殿内墙上的壁画描述了一些鬼卒正在专心职守,不善之徒正在用刑的场面共十四幅,集绘画、书法于一体其惨状惨不忍睹。
佛道两界都有地狱之说,这些情节所表现的是地狱之说,是地狱典罚,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所渲染的是除恶扬善的哲理,当时社会的人们倍受种种压迫,有冤难伸,有苦难辩,只好把这种愿望寄托到阴间和来世,正如殿内这幅对联所述:“阳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意思是说你在阳间的时候,不管你做什么欺天害理的事情都由着你的性子去干,但是到了阴间,古往今来,你做过什么坏事,一个也没有放过,正如我们民间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7 三佛殿 登上楼梯,我们便看到三佛殿,三佛楼创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时保持了7尊彩塑52幅壁画的原貌,三尊主像,分别为法身佛(中)报身佛(左)应身佛(右),佛为了超渡世间众生,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而塑造了其不同的化身,称之为三身佛。前面的四尊为供养菩萨,它们苗条清秀,造型优美,是典型的明代早期作品,后面的壁画是四大菩萨,分别为文殊、普贤、地藏和观音,文殊座骑青狮,普贤座骑白象,地藏王菩萨座骑谛听,道场是安徽龙华山,观音菩萨座骑朝天吼。殿两面的壁画描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以鲜明的主体,古朴、娴熟的绘画技巧,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8观音殿里面原来是十八罗汉和观世音,可惜在文革中被毁,现已重新塑造置于殿内。
渡海观音,一手拖地,一手扶着膝盖,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显得特别自由自在,所以又称她为自在观音。这尊塑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接近生活,并且女性化程度极高,中国早期佛教造像都是男性形象。在隋唐以前,菩萨像大多是保留了男性的特征,许多还有胡须,到了唐代以后菩萨就女性化了,因为菩萨在人们心目中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化身,很适合女性的特征。
9 这里还有一个三灵侯殿,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唐宏、葛雍、周斌三人,他们是周朝的三位谏官,也就是朝廷的劝说官。据说,在周厉王上任时,常常不理朝政,纵酒作乐,他们三人多次劝说他也不听,于是他们便弃官不做到吴国游玩,等到周厉王驾崩后,周宣王继位,他们便又回到朝,服侍宣王。周宣王因为他们解救太子有功,所以他们死后,周宣王就封他们为灵侯、威灵侯、夹灵侯,宋真宗给他们赐为三原真君,便在京城立庙,渐渐流入民间,这三灵侯是道教文化内容,在这个佛教寺院里,也算是一个独特的内容。
10石碑
在这边碑亭的下面有一块半截碑,因它的碑体残缺,所以称之为半截碑,碑刻行书,共19行,476个字,碑文与镇国寺无关,它是从附近捡回来的,当时在嘉庆年间,寺院维修工程竣工后,要树碑立座,就在附近找到了这块碑,因上面书法甚好,不忍毁之,所以保存下来。到了清光绪年间,本村举人田耕蓝在墙上刻了一块碑,才使这块碑保存了下来。解放后,这块碑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和考察,发现了其三点价值,(1)补充了历史资料的不足,解决了历史上记载的分歧,碑文中确认刘继钦与北汉皇帝刘继元是兄弟关系;(2)我们现在见到的唐、宋代的碑刻不少,但五代时的碑刻是很少见的;(3)此碑虽残,但书法秀美苍劲有王羲之笔意,是一块难得的残碑。
其它的碑大多数为功德碑,还有重修镇国寺的碑,其中还可找到当时一些有名的票号的名字。
天王殿两旁的钟、鼓楼,反映了当时晨钟暮鼓的习俗,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钟,是金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铸成的,造型古朴,音色宏亮,工艺独特,距今800多年了,是县境内最古老的稀物,鼓楼上的鼓,现已失传。
漫步镇国寺,除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浓厚的古香气息外,还可领略到各种香味,园中各色花卉品种齐全,倍争漪丽,给整座千年古寺增添了一片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