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前202年—220年):
汉代时期钢铁兵器已经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冶铁工业的发展和炼钢技术的更新,刀剑在长度、硬度和柔韧性等方面的优势结束了殷周以来以青铜作为主要兵器材质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刀剑制作精良,科技进步为大汉王朝开疆拓土,建立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凛凛长剑、霍霍环刀都是汉代傲视全世界的精良武器的体现。展柜中风化锈蚀的近百件刀、剑、戟、矛、标枪、箭镞等一件件兵器,无不诉说着历史的荣辱与兴衰。在近两千年的时光穿梭中仿佛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血战匈奴的壮丽史篇!
隋唐时期(公元420到581年):
隋朝统一后,军队任然以重装骑兵为主,但步兵亦得以发展。隋刀任然以环首直刀为主,部分保持汉代形制。唐朝以武力推翻了隋朝,并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扩张其疆土,并成为当时世界版图最大的帝国。唐朝时期军队兵种多样、人数庞大、装备精良、骁勇善战。唐刀形制分为仪刀、障刀、横刀,陌刀。这一时期的刀剑无论锻造技术、实战功能还是装饰艺术都达到了世界钢铁刀剑的巅峰。这些精美的刀剑,通过盛唐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而被广泛传播到其他各国而产生了深远厚重的文化的影响。唐刀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朝代的战争之中,并成为后世对中国和东亚冷兵器发展影响最大的武器之一,尤其以日本为重,唐代刀剑日后成为世界三大名刃之一日本刀的鼻祖!
两汉时期(前202年—220年):
汉代时期钢铁兵器已经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冶铁工业的发展和炼钢技术的更新,刀剑在长度、硬度和柔韧性等方面的优势结束了殷周以来以青铜作为主要兵器材质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刀剑制作精良,科技进步为大汉王朝开疆拓土,建立强盛的大一统帝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凛凛长剑、霍霍环刀都是汉代傲视全世界的精良武器的体现。展柜中风化锈蚀的近百件刀、剑、戟、矛、标枪、箭镞等一件件兵器,无不诉说着历史的荣辱与兴衰。在近两千年的时光穿梭中仿佛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血战匈奴的壮丽史篇!
靖康之难:
公元1126年,北宋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在此期间平遥也未能幸免于难。当时,金军入侵北宋,攻克太原后,势如破竹一路南下。在金军攻取平遥城时,却遭到了守城宋军和民众的殊死抵抗,恼羞成怒的金军攻破城池后,大肆屠戮守城士兵和百姓。平遥古城成为一座死城,数年后,平遥进士李致尧返乡后看到平遥城内血满道途,尸骨遍野,拾得骨骸5000余副,并在《汾州平遥县葬枯骨碣铭》中记叙了这一血的史实。油画中生动的再现了守城宋军与民众殊死顽强抵抗金兵的场景,并且运用战争的残骸(刀、剑、盔甲、箭镞、滚木雷石等)来衬托当时战争的惨烈。
平遥古城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经历过冷兵器时代一场场战争的严酷考验。平遥古城以岿然长存的姿态和至今保留着的战火痕迹像世人诉说着这座城池的伟大和存在的意义。
宋代(960~1279年):
宋代是我国军事、政治、兵器最值得研究的朝代之一。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不仅军队实行中央集权制,而且对兵器制造业和军事装备实行集中管理政策和分类生产制度。宋朝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火药兵器的时代宋朝已经进入冷热并用的时期,但仍以冷兵器为主导。宋朝的军力位于当时世界首位,北宋军事重步兵轻骑兵,南宋更以防御战为主。刀任然作为主要的格斗兵器,但比例有所下降,被斧、鞭、锏、骨朵、蒺藜头等砍砸类兵器替代。剑在宋代更加普及但一般多用于军官佩带以指挥军队。
辽朝(907~1125年):
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称“辽”。辽代属于游牧民族善于马上作战,通常使用的兵器为弯刀、骨朵、流星锤、弓箭等兵器。
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
元代军队成分复杂,以骑兵为主。蒙古军刀多为马上使用,主要形制有环首弯刀、弯刀两种。博物馆数件马甲的残片、铁盔以及马镫等作战装备,像游客展示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强大元朝!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大刀成为中国军队的特别装备,各路军队很多组建大刀队。抗战刀脱胎于宋代环首刀,大刀种类多样、形式各异 ,基本上可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军用大刀形状比较标准,一般长度 在85—90厘米,刃长60厘米左右,重量在1.2—1.5公斤之间。背厚、刃阔、刀头略宽、刀尖钝角背斜,其设计专事劈砍。刀刃屡次与日寇进行肉搏,除砍杀相当数量的敌人外,还在心理上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大的打击。
展柜中陈列着的抗战大刀与那些缴获的日本鬼子的战利品,静静地被横放在那里供人参观,让游客回忆起抗日先烈的英灵们正挥舞着大刀奋勇杀敌的镜头。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是永远不可能被磨灭的!相反,这样珍贵的实物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只会提醒着每位炎黄子孙“太平盛世要居安思危,和平岁月须警钟常鸣”的国防意识。
明清引言(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清代公元1636年~1911年):
明清两代,是中国冷兵器的最后辉煌与衰落。明代刀外饰简约,主要为格斗短兵。形制基本为宋代遗留、明代自制(仿元、倭刀)、日本倭刀。明代剑外形基本继承宋代形制,而以不再作为战场格斗的必备短兵。明剑的形制及用途分为,皇室及公卿佩剑、军官佩带、民间剑。在民间,剑成为防身、武术器械、工艺品及礼品镇宅和法器。清代刀主要为皇室、官员及兵丁佩戴和格斗使用。清早、中期刀品质及性能优越,形制较多。嘉庆后,武备废弛,无论刀的手工工艺及质地均走向衰落。两次鸦片战争后,更是败在西方热兵器的之下,这样使刀剑业迅速走向衰败。
博物馆明清刀剑一共分为四大橱窗。第一橱窗展示了清代刀、剑、鞭、锏、锤、铁尺等各种杂兵器,其中最值得观赏的是摆放在展柜中的二品錽银官刀,品相完好、装具齐全,实属罕见!第二个展柜陈列着关公刀、三股叉、破甲锥、月牙铲等各类长兵器。第三个展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横放着的斩马刀,长度之长、器形别致、品相完整在国内也可谓第一把!第四个展柜中还展出了通过文涛坊专业研磨师研磨技艺再现了古代刀剑绚丽的花纹。各种刀剑的花纹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古人高超的锻造技艺与审美标准,实为我们所惊叹!
前厅
距古城西门一百米路南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古典建筑物映入眼帘,传统六边形空格设计的门窗,金箔贴绘的狮子滚绣球门头,整体高贵、吉祥。湛蓝色底的门匾上由国防部部长梁光烈亲提:文涛坊古兵器展览馆,上联:品古器读春秋看盛世珍藏 下联:炼金刚铸利刃忆金戈铁马,表明在此您可看尽天下各式古兵器珍藏并体会兵器制作的各种流程,是古兵器文化爱好者必到之处。
步入博物馆前厅,映入眼帘是由文涛坊团队历时一年之久的时间打造的“天下第一剑”。长2.39米,重36.9公斤,柄首浮雕二龙戏珠,剑格正中饕餮两侧为狮子,剑身纯手工折叠锻打银河系纹理图案,并手工镶嵌北斗七星,代表天人合一,整体给人至尊无上,天下第一的感觉!
剑上方是八卦藻井顶,藻为水中植物,蕴尊贵之意,周围是暗八仙器与博物馆所展之器呼应,后方有两扇微微张开的门,门上彩绘隋末唐初两位名将秦叔宝、尉迟恭,看守门户,俗称门神!前方这张三米见长,两米见方的黄花梨木大案是由吉林省长春市联合装饰机构、北京市北装联合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祥利顺拆除工程有限公司联合赠送给博物馆的。
左侧这座盛世金鼎也是由中国专业委员会国际功夫联合会赠送,祝愿中国古兵器文化传承鼎盛千秋。
前厅西侧是文涛坊成果展示区,有各种参展记载以及获奖情况,还有各级领导的在博物馆的留影,各大报刊杂志对文涛坊及刘文涛先生的采访及报导!
东侧是茶艺一室:悟剑轩。
青铜时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随着人类历史车轮的一步步向前发展,冷兵器成为地位与武力的象征,它们维护着王权也颠覆着王权。中国的青铜兵器无论在种类、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巅峰。铸造工艺更是举世无匹。展厅中仿青铜浮雕画讲述了西周大将尹吉甫在平遥初筑城墙后率将出征的场景。至今在平遥古城内保留了许多尹吉甫大将的传说……展柜陈列的数十件青铜器因时间的久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氧化膜,使得这些兵器没有失去昔日的光彩而更显得熠熠夺目。这些兵器向我们讲述了曾经军事重镇的平遥古城成为目前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县级城市经历过的硝烟与血泪……
石器时代(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
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人类从猿人经过漫长的历史逐步进化成为现代人的时期。人类因为生存需要获得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源,于是生活用具逐渐演变为攻防兵器。在这个展厅中以油画的形式生动的再现了最早的渔猎场景以及捕猎所用的枪和弓箭。展柜中珍藏的出土实物有石刀、石斧、石锛,更有难得的出土于平遥本地高头村的部分石器。这些珍贵而精美的石器历经千年风霜而保留至今,它向我们无言的诉说了远古人类杰出的智慧更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哲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